特色服務 讓百姓受益匪淺
為了更好地服務轄區百姓,和龍市文化街道文慧社區將志愿服務作為推動社區治理創新的有效載體,在志愿服務的實踐中形成社區、社會組織、駐街單位、志愿者共建共治的強大合力,為居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志愿者為高齡老人免費理發
近年來,文慧社區將社區劃分為12個網格,打造了“六必訪”“十分鐘”“親情陪伴”等助老幫困服務模式,開展了老年人居家養老、日間照料、上門幫扶、代辦代購等特色志愿服務。志愿者通過結對幫扶的方式開展“代理子女”活動,為高齡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心理撫慰、文體活動等“四個一”活動,即每周一次電話問候、每半個月一次親情陪伴、每月辦一件實事、每半年陪老人參加一次文體娛樂活動。此外,文慧社區還舉辦了“四點半”課堂為家長解憂,重點解決留守兒童課后無人輔導作業和轄區雙職工子女課后無處去的難題。以8+1教室為陣地,招募了“五老”志愿者和巾幗志愿者為轄區青年、少年兒童提供托管、輔導作業和創新特色服務。
2016年,文慧社區建立了以沙盤療法為主的心理咨詢室,并面向市民免費開放,重點為困難婦女兒童、家庭暴力受害者、精神疾病康復人員、家庭感情類糾紛雙方的心理問題給予專業心理疏導。截至目前,咨詢室接待個案咨詢263人,開展團體沙盤52組。另外,社區設立了文體活動中心、殘疾人照料中心及康復室、婦女兒童維權站,并建立“社會組織孵化中心”,接納社會各類志愿組織,不斷充實壯大社區志愿者服務隊伍。據統計,社區現有科普志愿服務協會、健康協會、文藝志愿服務隊、黨員志愿服務隊、五老志愿服務隊、巾幗志愿者服務隊等10支志愿服務隊伍,各類志愿者共計1260人。另外,社區還在黨員志愿服務隊中設立社情民意崗、生活服務崗、衛生管護崗、返鄉創業致富崗、社會保障崗強化惠民服務,為轄區廣大居民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志愿服務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設是實現和諧社會的必要工作。文慧社區聯合各個志愿組織打通社區服務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深受居民的稱贊。
延邊晨報全媒體記者 任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