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內新聞 > 滿眼風光入畫來

                                                                      滿眼風光入畫來

                                                                      ——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系列報道之五
                                                                      2023-03-03 08:57:06 來源:吉林日報

                                                                      廣袤松遼大地,創新大潮奔涌。

                                                                      長春、吉林兩個創新型城市引領作用突出,長吉圖創新隆起帶初現,三地R&D經費支出、高新技術企業、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成交額分別占全省94.28%、91.5%、91.1%、95.74%;

                                                                      自創區、農高區“兩翼齊飛”,長春自創區“北湖科技城”“環吉大雙創生態圈”“凈月科創谷”加快建設,長春農高區引入4個院士團隊,創新發展先行突破;

                                                                      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進程加快,長春高新區在國家級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評排名第二位,長春、吉林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評價排名中分別上升6位、17位……

                                                                      獲批創新型省份建設短短一年多時間,我省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統籌區域創新,推動創新格局從“爭相進步”到“梯度發展”,呈現首位城市帶動創新、周邊城市跟隨創新的“百舸爭流”態勢,區域創新高地活力奔涌,輻射帶動全域創新實現了新突破。

                                                                      政策扶持 厚植發展優勢

                                                                      作為東北地區第2個獲批的國家自創區,長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2022年4月7日獲批,8月24日正式啟動建設,之后,我省印發施行了《關于支持長春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從全面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優化創新創業生態、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區域開放合作、強化創新要素保障6個方面實施30條具體舉措,支持自創區發展。

                                                                      政策實施半年多來,自創區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各類孵化載體達到76家,在孵企業達到1918家,真正把政策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落戶于長春自創區的吉林青年創業園,是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云圖信息公司入駐園區以來,已從最初不到30人發展到現在80多名員工;長春北湖科技園完善“金融超市”“金融管家”“區域股權市場”等服務,目前,區內企業已經達到700多家。

                                                                      人才和企業規模的增長,除了專業上不斷耕耘帶來的吸引力,更離不開政策扶持的助力。

                                                                      無獨有偶,與自創區同樣重要的重大載體,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獲批后,我省也立即出臺了《關于支持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真金白銀支持農高區打造農業科技創新高地、鄉村振興科技示范引領高地、現代農業科技對外開放高地。

                                                                      在政策加持下,目前,長春農高區已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億元,引進了4個院士團隊。

                                                                      兩大《意見》帶動了全省各領域創新專項政策的頻繁出臺,為區域創新加碼。

                                                                      編制長吉圖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十四五”建設實施方案,《長春市科技創新條例》《吉林市創新創業高地暨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22-2025年)》《加快醫藥強州建設促進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2022-2025)》實施;

                                                                      發布《吉林省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考核評價辦法(2022年版)》,強化高質量發展和開放發展目標導向,推動高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

                                                                      制定《長遼梅通白延醫藥健康產業走廊發展規劃》《吉林省“十四五”醫藥健康產業發展規劃》……

                                                                      用好、用足、用活省級政策,配套制定本級政策,以政策效應吸引產業集群、人才集聚。

                                                                      以吉林高新區為例,2022年就爭取省級科技扶持資金790.7萬元。協助20戶企業享受免申即享的省級R&D投入補助政策,推進中科博能碳纖維氫氣罐研發項目以“揭榜掛帥”方式獲得省碳纖維重大科技專項支持250萬元。

                                                                      政策“向實”,發展“向上”。創新型省份建設政策組合拳充分發揮疊加效應,為區域創新平臺和載體厚植了發展優勢。

                                                                      率先突破 激發全域活力

                                                                      近日,國家科技部公布了《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2》,長春在參加排名的97個地級和副省級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排名中再上升,位列第23位。

                                                                      這是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加速推進、創新能力競相提升的又一個縮影。

                                                                      區域創新,驅動全域。

                                                                      自創區、農高區、高新區……從誕生那天起,創新基因就深植于發展的血脈之中??萍紕撔沦Y源在這里不斷匯聚,推進和帶動創新型省份建設實現新突破,重任在肩,必須一馬當先。

                                                                      抓主體,推進企業成長。長春農高區引進一批國際化、國內一流種業新型研發企業;長春高新區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深度實施創新主體“雙倍增”工程,精準助力企業高速成長;通化醫藥高新區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構建科技型企業“小升高、高壯大”梯次培育機制。

                                                                      抓根本,推進人才集聚。長春自創區實施“長白慧谷”“賢聚凈月”引才計劃,兌現人才激勵資金超過1億元;長春農高區吸引集聚院士專家團隊,支持建設院士創新平臺,深化與院士的產業合作;長春高新區在東北率先啟動“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實施七項外籍人才出入境優惠政策。

                                                                      抓載體,推進平臺建設。長春農高區突出種業優先,全力打造科技創新平臺,建立院士(專家)工作中心、中國春玉米創新中心、區域種植基地、國際種業研發中心;通化醫藥高新區整合科技創新要素和資源,推動各類創新平臺載體建設,目前各類平臺和載體發展到67個。

                                                                      抓產業,推進結構升級。長春高新區打造智能制造、生物醫藥、光電信息主導產業,長春凈月高新區打造影視文旅、數字經濟、現代農業主導產業,吉林高新區打造精細化工、汽車及零部件、電力電子、醫藥大健康主導產業,通化醫藥高新區打造醫藥健康主導產業,產業格局日漸明朗。

                                                                      抓招商,推進項目落位。長春農高區開展10余次“走出去”招商以及系列嶺城行活動,洽談項目100多個,簽約12個;吉林高新區開展線上線下招商引資活動230次,完成招商引資到位資金74.8億元,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打破常規、優化重組,敢闖新路;打開缺口、超過自我,開創新局。

                                                                      扎實的舉措,蹚出了一條從人才強、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的創新發展道路,為建設創新型省份的時代課題做出了有力回應。

                                                                      集聚發力 創新成果豐碩

                                                                      當先鋒,打頭陣。在創新型省份建設的進程中,物力、人力、資金、政策等各類資源高度集聚的自創區、農高區、高新區,共聚創新力,同下“一盤棋”。

                                                                      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為引領,自創區、農高區、高新區等創新載體積極補短板,拉長板,分工合作,優勢互補,讓更多的創新活水充分涌流,讓更多創新成果充分涌現。

                                                                      同向發力,發展向好,貢獻巨大。一個個科技創新巨頭企業在這里成長,一個個源頭創新的種子在這里播撒,一個個產學研融合的火花在這里碰撞,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無中生有”,蓬勃生長。

                                                                      ……

                                                                      2022年的成績單,生動、亮眼,成為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活力澎湃的真實寫照。

                                                                      統籌推進,我省區域創新體系正加速形成。

                                                                      吉林,是老工業基地,更是農業大省,以玉米為主題建設長春農高區獲批不到一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肉牛良種繁育融合示范產業園、食品產業園等已具雛形。

                                                                      幾個月時間里,農高區與中科院等15個單位建立合作關系,簽訂重點項目6個,引進中科院東北地理所、國家玉米產業體系“一縣一業”專家組等5個一流人才團隊,柔性引進科技人才67人,引進先正達、隆平高科等一批國際化、國內一流種業新型研發企業,落地4個國家和省級重點科研課題30個科研項目……

                                                                      在長春自創區,前瞻布局重大科研設施和戰略載體,集聚了全省50%以上各類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資源,培育了“吉林一號”、金賽重組人生長素等一批世界級科技成果。圍繞“1+6”主導產業,高標準建設藥谷、光谷、數谷、新材料基地、文旅影視基地“三谷兩基地”,生物醫藥產業集聚醫藥企業400多家,產值規模超過260億元,長光衛星成為東北首個獨角獸企業。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全省各大高新區創新發展風起潮涌,在創新型省份建設中大展作為。

                                                                      在全國高新區評價排名中上升17位的吉林高新區,將建設5個國家級研發平臺,引入2個國家級課題、50項以上核心專利技術。認定高新技術企業8戶,科技型中小企業65戶,省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5戶。推進產學研合作項目12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6個。2022年全區R&D經費投入同比增長97.1%,創新能力和創業活躍度提升21位。

                                                                      作為全省重點打造的萬億級產業集群,“長春市汽車集群”也于去年被列入了第三輪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國家隊”名單。以長春汽開區為核心的長春國際汽車城,已經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汽車整車和零部件生產研發基地。

                                                                      獲評“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的汽開區,將利用3至5年,打造一個貿易產業鏈完善、服務功能齊全、產業集聚度高、市場環境優良、輻射帶動作用突出的萬億級汽車高質量發展標識地。

                                                                      質量更高,實力更強,活力更足。

                                                                      創新,驅動吉林。創新,改變吉林。

                                                                      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建設創新型省份,吉林省,必將交出更為精彩的答卷!

                                                                      記者手記:

                                                                      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動力,根本在于創新。

                                                                      如今,創新,已經成為我省各地發展的主旋律、最強音。

                                                                      一年間,我省以創新型省份建設為引領,不斷優化區域創新布局,通過創新要素的集聚與流動促進產業合理分工,推動了區域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整體提升,區域協同創新穩步推進,新的區域經濟增長極不斷崛起。

                                                                      自創區、農高區、高新區等率先邁開一步,在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中敢為善為勇挑大梁,努力把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突破、率先”的號角更加嘹亮。

                                                                      相信,通過厚積薄發,持之以恒,接續推進,我省創新型省份建設必將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麗的光彩。

                                                                      責任編輯:田蕾
                                                                      掃描二維碼分享朋友圈
                                                                      本站部分文字及圖片轉載于網絡,如侵犯到您的權益,請及時通知我們即刻刪除
                                                                      •  
                                                                      • 點擊量排行
                                                                      • 時政
                                                                      • 經濟
                                                                      • 社會
                                                                      • 國內

                                                                      延邊新聞網舉報電話: 0433-2518770   E-mail:2381244096@qq.com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號 郵編:133000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22120180019
                                                                      吉ICP備09000490號-3吉公網安備 22240102000346號
                                                                      ? 2007- 延邊新聞網 版權所有

                                                                      微信公眾號
                                                                      延邊網

                                                                      延邊新聞網
                                                                      手機端

                                                                      新浪微博
                                                                      延邊新聞網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89號

                                                                      郵編:133000

                                                                      電話:0433-2518770

                                                                      郵箱:2381244096@qq.com

                                                                      60分钟从头啪到尾无遮挡电影